作者简介:郭达,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基本原理(天津 300222)。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已逐步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经济新常态时期是我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期,也是深化高等职业院校改革的重要转型期。在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进程中考察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规律及其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使命,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有效服务支撑产业集群发展,并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产业集群;生命周期;高等职业院校;院校发展
标题注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年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天津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随着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治理结构的深刻调整,产业组织形式与空间分布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世界各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以产业集群为发展模式,被产业集群主导的全球经济版图布满了“马赛克式的空间经济粘滞点”。[2]一个国家的成功绝非是某一产业的成功,产业集群逐渐成为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经济竞争主体已经超越了企业的边界,以产业集群为主体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已逐步发展壮大,一些地区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已达到本地企业销售收入一半以上,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3]“为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产业集群建立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工学校,引进国内外职业培训机构,加强职业教育。”[4]“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单纯依靠企业间直接的合作,而是同复杂的关系网络结构密切相关的。”[5]高等职业院校是产业集群复杂网络结构中服务与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教育组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进步以及职业教育变迁,两者之间的关系也逐步由简单的职业教育为产业提供人才、产业参与人才培养为主要形式的校企合作发展为产教深度融合、互动合作的协同创新,并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的主流形式。”[6]在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进程中考察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规律以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使命,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有效服务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其生命周期演化的阶段
当前,理论界对于产业集群内涵的界定并没有统一的说法。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竞争论》一书中将产业集群的内涵描述为:“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7]波特在这里重点强调了产业集群内各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产业集群的内涵包含着两个基本点,正确认识产业集群内涵的本质需要重点把握这两个基本点:(1)地理集中性。产业集群地理集中性是产业集群其它特性形成的基础,特别是赋予了产业集群地方社会根植性。(2)产业关联性。产业集群各主体只从事某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是产业集群内各主体互动的基础。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于集群内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如知识溢出效应、网络效应和协同创新效应等,都是产业集群内部各主体之间互动的结果。最后还需要明晰的是,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与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gregation)概念的区别。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形成产业集群的必要条件。产业集聚作为动词,是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产业集群作为名词,是产业集聚的结果。本文采用产业集群的概念,不与产业集聚的概念作刻意区分,并赋予产业集群以产业集聚的内涵,使产业集群的内涵具有动态性。
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 of Industrial Cluster)是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一般规律的反映。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曾言:“经济学的麦加是经济生物学,而不是经济动力学。”生命周期最初便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是指有机体出生、成长、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命周期理论开始被应用到经济和管理等领域研究产品、企业和产业的生产、发展、消亡的全过程。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在美国《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著名论文《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此后,许多学者将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
Ahokangas等人将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分为“发生和显现阶段(Origination and Emergence)、成长和趋同阶段(Growth and Convergence)、成熟和调整阶段(Maturity and Reorientation) ”。 [8]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一定以衰落告终。当产业集群进入衰落期后,在需求升级和技术变革的推动下,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可能会重新开启新的生命周期历程,这一过程可以视为产业集群的升级。因此,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和升级期。探索在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指导高等职业院校在产业集群场域中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等职业院校嵌入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在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产业集群模式必定会被各大企业广泛借鉴,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针对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改革创新,是一种必然趋势。[10](1)从理论层面来看,产业集群知识溢出视角下,高等职业院校嵌入产业集群的必要性主要是提高与产业集群的地理临近性以充分吸收知识溢出的需要,以及有效服务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充分吸收知识溢出的需要。[11](2)从实践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很多区域都存在具有一定地区优势或特色的产业,已经具备形成产业集群的初始条件,并且相应区域的高等职业院校也初步具备了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条件。以湖南省产业集群和高等职业院校为例,湖南作为制造业强省,重点发展的20个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目前,湖南共有65所高等职业院校,其中公办院校56所,民办院校9所。从学校和产业集群在四大区域板块的分布来看(见表1)[12],湖南重点产业集群和高等职业院校在四大区域板块的布局基本一致,为湖南高等职业院校有效对接各区域板块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由上述可知,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高等职业院校嵌入产业集群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具体而言,在产业集群形成阶段,政府应扶持一批契合当地产业集群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或者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廉价土地和其它优惠政策,通过直接把高质量的高等职业院校引入产业集群的方式,引领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则需要密切结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开设以产业集群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为集群的发展提供大量高技能人才及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得到专业化服务,进而形成一个成熟的专业化服务市场,从而提高集群内企业竞争力,有效服务与支撑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从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来看,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发展的接口,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反映着一定时期内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社会分工对技术技能人才类型和层次的需求。[13]区域产业集群既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集群的建设依据,又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集群的最终服务目标。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依据所服务的区域产业集群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相关专业的师资、课程和设备等职业教育资源要素依据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规律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周期进行动态调整,最终实现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双向流通。
三、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进程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
在产业集群形成期,历史与偶然因素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因素。埃德加·胡佛(Edgar Hoover)将这种偶然因素比喻为“随风飘落的种子”。[14]产业集群形成阶段是一定数量同类和相关企业在特定区域内集聚的量变过程,是一种“集而不群”的组织形式。此阶段的产业集群还不具备成长期和成熟期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各种特征与优势,马歇尔所提出的专业技能的劳动市场以及中间投入的共享优势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阶段中扮演产业集群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和相关软硬件环境建设的保障者的角色,初级生产要素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该阶段相关服务支撑机构还很不完善。
“由于在产业集群形成阶段,集群内企业大部分新技术都直接来源于现存企业以外的高校,这意味着高校在该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并非仅限于辅助网络,有些高校甚至自己开创企业,进而成为集群技术演进的引领者。”[15]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可以成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产业集群在初期孕育和催生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产业集群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的主体跨界性,高等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等部门。因此,在产业集群的形成阶段,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沟通各利益主体,搭建多方联动的专业建设咨议平台,尤其是需要行业协会将产业集群人力资源等需求纳入行业协会职能范畴,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对接进行专业的实践指导。
(二)产业集群的成长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
“随着某些企业的集成化技术的市场及未来发展潜力明显优于其它企业的集成技术出现,标志着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将进入成长期。”[16]在产业集群成长期,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性吸引大量新生企业进入产业集群,使集群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集群中相关服务支撑机构也开始增多,为集群内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比如,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风险投资机构带来资金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人力资本支持。该阶段中,产业集群内成功企业的核心技术演进方向在产业集群内部得到迅速发展和快速推广,成为产业集群技术演进的主要方向。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地理上的临近性,成功企业的核心技术很快被其它企业模仿,集群内企业核心技术的发展开始主要集中于一个技术演进方向,从而导致企业间异质性降低。
在此阶段,高职院校应获得更多的自主发展权,在地方政府引导下,通过在产业集群中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实训基地,积极融入产业集群中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机构之间形成的合作网络,借助产业集群网络优势,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效应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促进知识和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的扩散、应用与创新,增强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产业集群服务能力与发展活力。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校就充分发挥了宁海区域的产业集群优势,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在产业集群中共同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合作模式。
(三)产业集群的成熟与高等职业院校质量的提升
“产业集群内企业异质性降低,产品和技术很快走向标准化。随着产业集群技术标准完全确立,标志着产业集群进入了成熟期。”[16]在产业集群成熟期,集群规模达到最大化并趋于稳定。集群内相关服务支撑机构非常发达,政府的作用逐渐减弱。产业集群依赖低成本初级生产要素的程度迅速下降,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高级生产要素,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达到最大。然而,产业集群发展到成熟期,由于集群内技术的趋同性不断增加,产业集群会逐步丧失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加了产业集群衰落的风险。尤其是Markusen所定义的“中心—外围”的集群网络结构在产业集群成熟阶段已经十分常见。[2]这使产业集群对新兴技术产生强大的抵制力,导致持有新兴技术的企业更愿意加入新兴产业集群,而不易扩散到传统产业集群中,这将导致原有的传统产业集群进入衰落期。
此阶段,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的任务是最为艰巨的。这一阶段的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需要获得更加充分的自主权,逐步摆脱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充分发挥自身结构的开放性、机制的灵活性等优势。由于产业集群进入成熟期后,对初级生产要素的依赖转向对高级生产要素的依赖,产业集群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可以有效化解导致产业集群进入衰落期的风险因素,高等职业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就成为影响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高职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则是以专业建设为主要平台。因此,不同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应紧密对接产业集群进行专业集群建设,在供给侧为产业集群提供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例如,“成工职院将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汽车、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建筑与新材料七个产业集群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找准专业集群建设定位,确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成了装备制造、轨道交通、信息工程、汽车工程、物流工程、财经管理、建筑工程七个专业集群”。又如,“2016年,泉州市加快了服务产业特色的专业群建设力度,提升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的速度和规模,对接泉州市九大产业集群,着力做强特色化专业集群建设(详见表2)”。
(四)产业集群的衰落与高等职业院校的迁出
虽然在产业集群发展初期,集群内企业的发展要胜过非集群企业,但在产业集群的衰落期,集群内企业和非集群企业相比,衰落却更加迅速。这主要是产业集群根植性导致集群内部形成僵化的群体性思维、集群技术创新“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导致集群内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动力的严重削弱、集群内过度竞争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集群的路径依赖与技术锁定等原因造成的。在产业集群的衰落期,若无法实施有效的战略性调整,集群的集聚力将不断减弱,离心力不断加强,导致大量企业迁出产业集群,集群将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原有产业集群将枯萎、凋敝,最终不复存在。此阶段,产业集群中的高等职业院校也会迁出相应产业集群,寻求与非集群企业或新兴产业集群合作,这一过程会使高等职业院校付出相当大的迁出与搜寻成本。
(五)产业集群升级与高等职业院校创新能力的发展
从价值链角度看,产业集群升级是集群企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过程;而从产业集群类型转变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产业集群由劳动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的过程。产业集群升级的本质是创新,其内在机理是产业集群通过创新使新的企业产生、新的市场得到开拓和新技术得到应用,加大了产业集群内知识技术的异质性。“产业集群的产生、成长、衰退和重建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异质性。”[18]产业集群中,知识技术的异质性是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的主要动力,产业集群发展过程的实质是产业集群知识技术落后、处于边缘地位的企业向那些技术领先、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学习,使知识技术异质性不断缩小的过程。
产业集群升级的本质是集群本身创新发展的问题,创新能力的获取和提升是集群升级的内在根本动力。“产业集群升级是通过区域内企业、教育组织和研究机构等协同创新,使地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从低成本转向创新能力的过程。”[19]“产业集群升级并不是集群内单个企业的升级,而是集群内众多相关联企业和机构的系统升级。”[20]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来源于集群内各主体自身的创新以及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创新。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机构,其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创新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培养出符合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通过为产业集群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可以与企业形成高效的创新协作关系,协同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增加产业集群知识技术异质性的源泉,能够打破产业集群内技术的路径依赖,引领产业集群进入新的技术领域,从而将传统产业集群打造成创新型产业集群,为产业集群升级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产业集群不断优化升级推动自身人力、信息、技术等资源高度集聚化和规范化,衍生出许多基于产业集群的特色产业园区。这类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高级化、规范化的产物,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和平台,正逐渐成为我国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的主流发展范式。高等职业院校应全面对接产业园区对技术技能和创新的发展需求,为产业集群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创新办学机制,提高产业集群服务能力,围绕产业园区的产业需求建立特色分院。例如,成工职院积极走进成都市浦江县、龙泉驿区等产业园区办学,建立产业园区特色分院。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同产业园区的企业及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特色分院的组织管理到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就业,以及师资等方面的建设、优化与完善等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全程产学一体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21]然而,从整体来看,高等职业院校的经济服务和技术应用研究水平对产业园区创新体系的贡献还是非常有限,尤其是高职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能力很难满足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需求。未来,高等职业院校还应在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1-24.
[2]MARKUSEN A.Stick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 A Typology of Industrial Districts [J].Economic Geography,1996(3):293-313.
[3]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5-07-10.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7-11-13.
[5]胡蓓.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
[6]唐智彬,石伟平.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的逻辑与机制[J].教育与经济,2015(4):3-7+29.
[7]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高登第,李明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10.
[8]AHOKANGAS P,Hyry M,Rsnen P.Small Techology-based Firms in Fast-growing Regional Cluster [J].New England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1999 (2):19-26.
[9]张明龙,官仲章.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运行机理分析[J].天府新论,2007(5):42-46.
[10]彭连刚.基于航空产业集群的高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究[J].职教通讯,2017(15):30-32.
[11]郭达,许艳丽.高等职业院校嵌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5(23):31-35.
[12]吕蓉.产业集群视角下湖南高职院校校际协同创新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7(1):73-77.
[13]郭达.产业演进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14]埃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1.
[15]EISUNGERICH A, FALCK O, HEBLICH S,Kretschmer T.Cluster Innovation Along the Industry Life Cycle [R].Jena Economic Research Papers (JERP).Working Papers, 2008.
[16]付韬,张永安.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6):57-61.
[17]陈伟峰.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对接策略——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21-27.
[18]MENZEL Max-Peter.Cluster Life Cycles—Dimensions and Rationales of Cluster Evolution [J].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 2010(1):205-238.
[19]MARY G,SCHOON M,ELIAC G.C.Assessing the Valu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s [J].Journal of Knowledge Economy,2010(1):48-66.
[20]李文秀.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基于链网耦合的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