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屹(1962- ),男,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职业教育研究方法,东盟职业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1;方绪军(1982- ),男,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所负责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政策学。广西 南宁 530008
内容提要: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是系统科学在职业教育应用的体现,是专业组织系统在一定环境下最易生存、最稳定的状态。构建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必须处理好理念、路径、运行、动力等四重逻辑结构中的四对矛盾,具体包括绝对开放性与相对开放性、线性与非线性、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反馈性与非反馈性等四重逻辑。基于此,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的重构应该包括坚持异质同化、同质顺应的开放性思维;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融合性路径;形成知识势差与技术势差常态性互动;构建多层次、双向度的信息反馈性机制。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四重逻辑;重构
标题注释:广西职业教育专业与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8]37号,主持人:王屹);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高职实训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4JGZ161,主持人:方绪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9)0014-0038-06
20世纪后半叶,自组织理论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理解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现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支持。[1]学者哈肯(H.Haken)认为:“如果一个体系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来自外界的特定干涉,我们便说该体系是自组织的。”[2]自组织系统关注和研究根源于系统内部创造性、内部结构机理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适应度,并且通过组织的自我构建来实现组织的调整与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双重构建的复杂性组织,并且形成了相对闭合的运行系统,属于典型的自组织性系统。因此,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关照下,重构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可以为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建设提供了一种建设思路。
一、从博弈走向共生:职业教育专业组织系统的形态轨迹
组织是指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某种有序结构的系统,自组织和他组织(或被组织)是自然界和社会组织化中的两类机制和现象。[3]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组织力与组织指令来源是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如果组织力与组织指令来源于组织内部则是自组织,反之则是他组织。无论是自组织还是他组织,都广泛存在于社会要素的复杂系统中,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系统,从而使社会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对于职业教育专业而言,专业内部涵盖了课程、教学、实训、环境等多个因素,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与融合,促使专业内部系统进行自我协调运行,从而保持专业建设的独立性而形成专业自组织系统。同时,职业教育跨界属性又要求专业建设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宗旨,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技术升级提供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呈现出专业从属于外部环境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组织系统极易演变成为他组织系统。从专业自组织系统与专业他组织系统的关系来看,在专业建设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专业组织系统占上风的形态存在形式,一般来说,依次包括专业自组织主导阶段、专业他组织介入阶段、专业他组织主导阶段以及专业自组织新范式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自组织系统和他组织系统关系演变图谱
(一)A阶段
A阶段是专业自组织主导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专业内部组织受外部的影响较少,专业自组织系统运行主要源自内部组织各要素的协作运行所完成,其自组织的作用迅速上升,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对于外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他组织也会关注自组织,呈现出专业组织要素的个体独立性和发展自觉性。但是,这一阶段职业教育组织系统的运行往往有学科教育系统运行的影子,闭门造车式的专业建设比较明显。
(二)B阶段
B阶段是专业他组织介入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专业内部组织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专业自组织系统的运行虽然还是沿袭着内部要素协作运行的规律,但是自组织的作用缓慢上升,而他组织开始规范和引导自组织,其影响力明显上升。专业组织系统呈现出内外博弈的发展状态,直至出现专业自组织系统与专业他组织系统势均力敌。这一阶段由于专业组织运行不断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导致专业建设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三)C阶段
专业建设C阶段是专业他组织主导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专业内部组织发展依赖于外部环境,特别是受到职业教育跨界属性的影响,使专业运行系统必须要考虑外部因素的作用,而专业他组织系统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在下降。但是在这一阶段的后期,专业的自组织系统则迅速上升,直至专业他组织系统与自组织系统呈均衡之势。这一阶段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被动从属于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在专业自组织系统不断上升之际,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外界的吸引力最小,系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四)D阶段
D阶段是专业自组织新范式阶段,这一阶段专业自组织和他组织相互制衡与交互,呈现出更为复杂的自组织运行阶段。自组织系统是系统存在的一种最佳形式,是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最易生存、最稳定的状态。[4]但是,由于职业教育的跨界性,专业自组织系统的运行离不开他组织系统的支持和协作。如果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能够更加激活自组织系统的活力,则专业的自组织系统成为主流,组织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如果不激活专业自组织系统,则可能在此阶段出现专业建设的无序状态。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专业组织系统结构中,无论是自组织系统还是他组织系统都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所取舍的两种专业组织建设价值取向,体现出职业教育专业发展过程中“自我”与“他我”不断博弈、共生的产物,其实质是自组织与他组织互相补充与融合的过程。
二、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的四重逻辑
从自组织理论创立以来,系统科学突破了以往确定的、线性的、可逆的思维定式,以不确定的、非线性的、不可逆的全新视角为人类建立起新的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体系。[5]由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呈现出开放性、非线性、非平衡性以及反馈性等四重逻辑特征,符合自组织系统的本质属性。同时,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也避免陷入无组织结构和他组织结构的误区,必须要处理好四重逻辑结构中的四对矛盾,具体包括绝对开放性与相对开放性、线性与非线性、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反馈性与非反馈性等。
(一)理念的逻辑:绝对开放性与相对开放性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可知,为了增加组织内部的有序性、降低系统的混乱性、促使系统有序运转,必须要引入外部环境中的信息和能量,当外部环境诱发专业组织系统变化并达到一定的阈值时,专业组织系统便开始从无序走向有序,转变为有序化的自组织系统状态。专业自组织系统强调信息的开放性,这既是系统固有的特质,同时也是系统演变的基本条件。专业自组织系统包括外部环境的系统体系与内部运行系统体系,前者是处理专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而后者则是处理专业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课程、教学、实训、师资等要素的独立运行以及协同发展。虽然说专业自组织系统强调开放性,但是相对于专业他组织而言,其倡导的开放性是一种“相对开放性”,绝非“绝对开放性”。诚然,专业自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始终保持着开放性是组织系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倘若一味地保持“绝对开放性”而放弃专业自身组织的独立性,反而会导致专业建设亦步亦趋,陷入“绝对开放性”的误区,最后导致熵减机制无法形成,甚至使组织系统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而“相对开放性”则是以适度为原则,以职业教育专业组织系统的承载能力为参考系,坚持组织系统与外界的相互交互与作用,同时在建设思路、组织运行等方面始终坚持信息加工和处理的态度,实现有序组织系统的构建。
(二)路径的逻辑:线性与非线性
专业自组织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以往误将专业建设路径的发展轨迹视为一个线性的系统,认为专业建设只要遵循内部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便可以实现专业高水平的发展,认为专业建设与发展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视为一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线性思维定式。事实上,专业的概念是一个兼具复杂性和动态性双重作用的非线性系统,其复杂性表现为专业组织系统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作用,而催生组织系统的变革与转型。其中,内部因素包括课程、教材、教师、实训等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政策文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技术革新等因素;虽然内外部因素在专业自组织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各个因素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所产生的动力却催生了专业自组织系统的结构、方向以及强度。而动态性则表现为各个因素既要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同时又因职业教育的跨界性而促使各因素始终保持着动态性发展的态势,促使专业自组织系统内部在非线性状态中走向有序的发展状态,同时还要与外部系统保持一种动态平衡,防止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产生稳定性落差,而无法实现自组织系统的有序发展。
(三)运行的逻辑:平衡性与非平衡性
专业自组织系统的运行具有一定的计划性、目标性和结构性,其运行的逻辑本质在于非平衡性。如果系统处于一种平衡性状态,那么这就意味着专业系统与外界并不存在信息的交换,呈现出“死结构”的表征形式。可以说,系统只有在非平衡性的状态下才能实现专业自组织系统的有序运行,因此,非平衡状态也被称之为“有序之源”。而专业自组织系统的运行逻辑绝不是将平衡状态作为组织运行的常态,因此,在专业自组织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两个极端状态,造成系统运行过程中“过犹不及”的情况发生。专业自组织系统运行避免出现恶性竞争,而导致不平衡性状态扩大。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可知,如果在一个专业系统内,其内部要素之间或是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势必会导致要素之间竞争以及子系统之间的竞争,适度性竞争所形成的不平衡的系统状态可以持续推动系统向有序方向演变,而恶性竞争则会导致组织系统内部的不平衡性扩大以及差异性增加等问题,反而会出现组织系统陷入更加无序的境地。例如,专业的超前建设使组织系统运行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导致专业内部结构扭曲、内部要素超负荷工作;当然,专业自组织系统运行更不能长期处于平衡性状态,而陷入专业保守的思维怪圈。由于专业内外部存在着多样化的异质性构成因素,而且各个因素之间在运行逻辑、结构机理以及彼此之间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子系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非平衡性。如果将专业自组织系统长期处于平衡性的状态,势必会导致专业组织内部要素以及各子系统运行处于无活力的状态。
(四)动力的逻辑:反馈性与非反馈性
在专业自组织系统中,由于非线性和非平衡性的存在,势必导致专业自组织系统在沿着非线性轨迹运行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涨落,在系统科学中“涨落”也被称之为“起伏”或“干扰”。系统科学认为,“涨落”在专业自组织系统中是一种相对性的稳定状态,是系统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表征形式,“涨”与“落”分布在系统平衡线的上下而远离平衡的非线性系统运行轨迹线,可以通过涨幅来推动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混乱到高级有序的进化。虽然说涨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专业自组织系统嬗变,但是无序、乱象的涨落并不是自组织系统所倡导的形式,涨落是系统进化的一种手段,并且在涨落过程中产生了对系统本身进行反馈的机制,进而激发系统自身内生性的诊断与改进。同时,专业自组织系统通过多重反馈机制被系统的非线性放大,并且在涨落中得到强化和发展,进而促使专业自组织系统的转型与升级,实现专业建设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的重构
一个社会系统,或是一个(种)生态系统,自组织化程度越高,这种社会系统或生态系统就越先进,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化也就越快。[6]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专业组织系统的构建对于职业教育内部的不同子系统具有统摄功效。而专业自组织系统不仅仅要秉承大职业教育理念、遵循非线性路向、强化非平衡性运行、落实诊断改进思维等思维层面上的建构路向,同时还需要坚持异质同化、同质顺应的开放性思维;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融合性路径;形成知识势差与技术势差的常态性互动;构建多层次、双向度的信息反馈性机制等策略。
(一)秉承大职业教育理念:坚持异质同化、同质顺应的开放性思维
职业教育的本质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具有教育属性,呈现出“静态”的特征;另一方面,则具有职业属性,呈现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而“动态”变化的特征,[7]体现出职业教育开放性的办学思维。因此,职业教育要秉承大职业教育理念,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全面开放”,要坚持异质同化、同质顺应的开放性思维。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专业自组织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使系统外部的负熵(信息、物质和能量等)可以顺畅地进入自组织系统内部,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交换。但是坚持开放性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与粘贴,而要坚持辩证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一方面,对于专业组织系统外部的异质性因素进行同化处理,实现异质同化。同化原属生物学的概念,指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后被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运用,泛指按照原有模式来反映与解释新情景,亦即使新刺激适合原有模式的过程。[8]对于专业自组织系统而言,来源于外部的异质性因素进入专业组织系统内部,原来的组织系统要适度进行同化的过程,使专业组织系统与外部异质因素在矛盾、冲突中得以共生,彰显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独立性与兼容性。另一方面,对于专业组织系统外部的同质型因素进行顺应处理,实现同质顺应。顺应原属生物学的概念,相同性质的物质融合成一个同质物质的渐进或缓慢地适应、调和形成更为高级层次的事物,亦即泛指改组原有模式以适合新事物。[9]对于专业自组织系统而言,来源于外部的同质性的因素进入专业组织系统后,原来的组织系统要将其纳入其中,使原有的专业系统得到巩固、强化,实现专业自组织系统的升级与转型。总之,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倡导大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坚持“异质同化”和“同质顺应”的开放性思维,通过自组织系统实现职业教育专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物质、能力等的畅通,辩证性地处理职业教育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遵循非线性路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融合性路径
从职业教育专业组织系统的角度来看,否定专业自组织系统的非线性的过程,很容易陷入形而上学的循环论和线性论。因此,专业自组织系统的发展轨迹既要避免夸大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回复(复杂)性,又不能否定事物的发展的曲折性。首先,从政策学的角度,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并且将其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专业自组织系统的运行提供重要理念和方法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发展路向,并且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强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还存在着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和症结,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本土化操作的问题。可以说专业自组织系统的运行势必会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因素以及各种矛盾的辩证关系,要从系统科学中的非线性发展轨迹角度出发,克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症结,充分调动专业建设过程中内外影响因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自组织系统中实现计划有序、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总之,走向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一定要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代意义,明确非线性发展轨迹,这才能实现组织系统的有序运转。
(三)强化非平衡性运行:形成知识势差与技术势差常态性互动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专业自组织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性系统,任何的控制理性和技术性理性都无法改变专业系统的开放性,由此产生了专业建设与社会之间的势差,进而催生了专业组织系统的非平衡性运行,使职业教育专业组织系统向有序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专业自组织系统。以校企合作为例,职业院校具有知识符号,呈现出理论性的表征形式,而企业则具有技术性符号,呈现出实践性的表征形式,[10]这便产生了持有不同知识的势差。同样,专业自组织系统与外部社会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势差。一般来说,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拥有一流的理论人才和技术设备等,拥有较高的知识势差,占据着学科知识、技术研发等知识高地;而社会系统因为紧跟经济产业的发展,拥有一大批技术工人和技术试验场所,占据着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技术高地。两者形成了相对独立而相互依存的势差。对于职业教育专业系统而言,专业组织系统的运行往往跟不上外部社会系统的更新速度,体现出专业建设落后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速度,呈现出一种极不平等的势差,导致专业自组织系统与外部社会系统的失调现象。因此,专业自组织系统的运营要强调在非平衡性运行的基础上,使专业组织系统与社会系统形成知识势差与技术势差常态性互动,这样才可以形成有序的专业自组织系统。同时强化非平衡性运行要以适度为原则,避免出现极不平衡性现象和平衡性状态。系统科学认为,组织系统保持适度的非平衡性运行可以促进系统向着有序的方向演变,但是系统过度的非平衡性往往会导致系统的超负荷运转,动力不足;而系统平衡性的运行也会导致系统运行墨守成规,没有活力。因此,专业(组织)组织系统的运行避免专业的超前建设,避免增加专业组织系统的运行负担,同时也不能缩手缩脚、停滞不前,限制了专业组织系统的转型、升级。
(四)推进诊断改进思维:构建多层次、双向度的信息反馈性机制
系统科学认为,自组织系统的涨落是系统走向有序的重要契机,同时也产生了反馈性的机制,促使系统自我改进与升级。对于职业教育专业组织系统而言,反馈性机制不仅仅来源于内部,更多的则是来源于外部,主要是政府评估、社会认可等,导致内部反馈机制往往没有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内生性的发展状态。因此,要推进专业自组织系统的重构就必须要大力推进诊断改进思维,构建多层次、双向次(度)的信息反馈性机制。一方面,诊断改进工作改变以往外部评估为主,进而侧重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是职业教育动力源头由外部转向内部治理的重要举措。同时,诊断改进也重视职业教育内生性的诊断与改进,通过不断地发现内部的问题,而开展自我改进工作,其实质是一种内生性的反馈机制。对于专业自组织系统而言,有序的组织系统不仅仅需要外部社会组织系统的不断影响,更需要内部组织系统的不断更新,而后者是自组织系统建设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因此,专业自组织系统要构建多层次、双向度的信息反馈性机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专业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基于不同层次的构成往往涉及多种影响因素。一般来说,专业自组织系统根据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行政管理层、专业建设层、教育教学层、师资建设层、教学资源层等层次,每一层次既是对接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同时也保持着对外信息、物质和能量等资源的互动与流通,在系统运行逻辑中呈现出双向度的交互式运行属性,同时也是构成专业自组织系统的必要的结构,发挥着部分在整体中的独特性和统一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于海波,孟凡丽.论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机制[J].教育科学,2002(10):39.
[2]HAKEN HERMANN.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A Macroscopic Approach to Complex System[M].Berlin:Springer,1988:11.
[3][4]沈筱峰,吴彤,于金龙.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被组织到自组织[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1):122-126.
[5]何跃,王爽.论自组织机制的创新性本质[J].系统科学学报,2017(8):15.
[6]乌杰.系统哲学之教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2.
[7]方绪军.从文本到行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本土化建设框架考量[J].职业技术教育,2017(28):36.
[8][9]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