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现实诉求和推进策略
发布人:科研处  发布时间:2021-03-25   浏览次数:567

作者简介:翁伟斌,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贵州 都匀 558000,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 200032

内容提要:产教融合作为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是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重要手段。伴随着产教深度融合政策的出台,产教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资金及合作对象的匮乏,而是创设一个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利益共享的平台。产教融合平台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主要窗口,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及服务国家、行业、区域经济的能力。当前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困扰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了促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更新思维,寻求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突破,加强战略研究,提高管理水平,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化配置、深化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平台作为产学交互学习与协同创新“场”的作用。

关 键 词: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现实诉求;推进策略

基金项目: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编号:2018ZD03)。

  DOI:10.14137/j.cnki.issn1003-5281.2019.04.026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81(2019)04-0183-06

  继国务院于2002年8月24日和2014年5月2日分别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之后,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8年2月12日,教育部等部门颁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各界人士逐渐认识到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写入报告,要求把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倒逼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适合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国家、社会创造人才红利。2019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准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深”“难”问题提出了培养产业生力军的改革攻坚行动。[1]聚集产教两方面的力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质量,需要从资源聚集视角有效发挥产教融合平台的效应,汇集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等多个部门的优质资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最典型的教学方式是校企合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为企业提供较好的服务,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企业主要是利用自身的条件和设备,为职业院校提供深化学生专业能力的机会和场所。当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缺少资金及合作对象,而是欠缺一个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利益共享的平台。

  从广义上说,平台是指基础的可用于衍生其他产品的环境,它的精髓在于打造多主体的共赢共利生态圈。[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是指通过政府主导、学校主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把专业、人才与产业发展统一起来,实现人才和资源的充分共享,共同搭建协同育人环境。换句话说,产教融合平台就是基于市场机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使命与战略目标,结合共同的愿景,利用各自的资源或优势,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例如,实习实训平台、毕业顶岗实习平台、“引教入企”平台、技术与教学成果相互转化平台、就业创业协作平台等。产教融合平台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主要窗口,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及服务国家、行业、区域的经济能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能够推进企业或行业、学校资源的共享,整合产业与职业教育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服务国家、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现实诉求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造与科技进步的前提是拥有大量能够创新知识与技能、运用并产生智慧的能力或力量的人。对于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重要职责,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而言,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显然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产教深度融合离不开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协作平台,企业行业对人才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需求倒逼职业教育只有准确把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特性、了解产业的需求结构,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推行产教融合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企业、行业和学校的协同育人,在招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人才规格供给侧的供需对接。但当前产教融合实践中存在的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并不少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利益多赢、责任共担”的机制,使合作主体间的协同性既有动力也有压力,彼此信任,以完善的产教融合平台为支撑。

(一)职业教育创新驱动需要产教融合平台作为有利抓手

  产学研合作对于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知识经济背景下,要求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开展更加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平台,使企业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主体,职业院校基于平台参与产业、技术和管理创新过程,从而提高职业院校的研究水平、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立产教融合平台要着眼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实状况,结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区域定位为关键,积极探索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法和体系。例如,职业院校开展“课程制”与“项目制”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教学实践,各专业以工作室为单位,以项目组为团队,推广项目研究过程、积极组织竞赛活动,以项目充实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建立产教融合教学平台,不拘一格,让学生成为富有创新精神、能够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二)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平台可以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以及产业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职业院校可以围绕平台建设,在高水平专业建设推进过程中,探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生长点,构建行业背景突出、特色明显、综合实力较强的专业群;行业企业可以借助职业院校科研、人才服务等优势资源,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通过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促进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以及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技人员,拓宽职业院校科学研究的思路,提高科学研究的时效性,从而生产出重大科技成果,培养高层次人才,与地方的产业集群进行无缝连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例如,凯瑞集团与当地高职院校在科研、教育和设备等方面开展了多维度的合作。在食品和营养业务的科研合作方面,利用学校对营养学的研究成果改善产品类别,获得了消费群体的认可。除此之外,凯瑞集团还构建了专业课程和活动平台,开设了学生创新体验中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3]这种校企之间的合作是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成功案例,双方在平台上取长补短,实现了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双赢,也为学生提供了指向人生实践的综合课程。[4]

(三)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产教双方围绕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带着不同的观点,基于相互信任、分享实践,解决各自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快速适应职业以及社会的变化,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和企业需求。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全面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除了企业自身必备的因素外,还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专业型人才。职业院校是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企业提供的帮助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职业院校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的有效性培养。职业院校通过平台建设,结合多学科优势资源,可以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形成较强的综合实力,更好地服务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区域创新的整体实力。

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建设面临的困境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社会就业结构与方向也相应地发生改变,导致不同的人才规格需求。在产教融合实践过程中,由于办学资源、企业需求存在差异,各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战略及发展路径亦不相同,多数职业院校依托其多专业和资源优势特点,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总体而言,目前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困扰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目标性偏差

  目前,我国市场机制发展尚不够完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获取信息技术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而一般的学校只能提供劳动力资源,所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驱力尚待提高。学校为企业培养并供给人才,而企业需要并利用人才,双方在人才供需上存在着互补性和匹配性,使校企之间既有合作的需要,又存在着利益博弈,且学校往往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部分企业急功近利,有利则合,无利则散,通常都是“有限合作”或“短期合作”,单向且被动、内容单一且浅层次、动力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使校企难以实现持续、稳定的良性合作,也无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平台创建的目标前提是寻找利益结合点,形成共享便利化和全要素服务,使校企合作达到最优化效果。由于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等合作主体存在各自的利益点,因此,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双方是否能够获得各自的收益,是否能够促进共同发展,即双方之间内在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目前,职业院校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方面的作用明显不够,产教融合平台的基础性支持依然比较少。现实中,在平台建设方面存在融合不足现象,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都比较积极,但在为对方提供实质性服务上却有所欠缺。

  在调研中发现,全国建立的各种产教融合平台名目繁多,如针对学生实习建立的实习实训平台、基于工作岗位的毕业顶岗实习平台、“引教入企”平台、教学与技术成果相互转化平台、就业创业协作平台等,但各类产教融合平台存在重前期建设、轻后期管理的情况。在平台的运营方面存在资源把握、人才管理没有形成专业的运营服务模式,平台未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大多是政府出资,在管理中存在商业化倾向或者是完全公益化倾向。如何更好地体现平台建设的初衷,在管理功能上尚未进行有效挖掘,没有形成具有开拓性和不可复制性的产教融合环境。

(二)服务内容较为薄弱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未能对“教”和“产”的需求进行全盘考虑,双方对平台建设中自身的职责没有清晰的认识,简单地把产教融合平台理解成各种资源的共享;还有的职业院校认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是个伪命题。企业和学校对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部分职业院校片面重视自身需求而忽视企业的愿望,强调院校的主导作用,只是把企业参与作为辅助,使得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意愿淡薄,无法提升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核心是使产教双方的需求得到满足。对企业而言,即是高技能人才得到充分的满足。对职业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不仅仅是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更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其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的共性要求包括扎实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围绕专业进行辐射性的学习和拓展知识面,从而形成本专业的核心能力,能够在实践中观察、发现、分析问题。[5]目前,产教融合平台在服务内容上依然不够理想,在学生素养改进、学以致用等方面还未得到有效提升,信息服务的便捷性和精准性也有待提高。例如,对技术技能人才市场需求及职业院校专业发展的数据研究不足。数据研究是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据要求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的重要前提。虽然部分平台也开展了对技术技能人才市场需求等信息的调查,但更侧重“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尚未以职业、岗位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数据关联度不够。事实上,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中,只有个性化的服务层次、全面化的服务内容才能体现其有效性,需要科学合理设计平台服务的架构以完善平台的服务体系。

(三)学校知识体系与行业人才诉求不协调,导致平台建设中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渠道不畅通

  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而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双方在目标利益诉求上存在差异。[6]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当前,“教”“产”双方在认识上尚未形成同频、共振,反映时代特征的先进工艺和技术无法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目标是为提升育人质量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将体现产业发展特征的先进技术、工艺和文化等融入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力图使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实现“无缝对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适切性。但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资格等难以与产业发展的技术升级转型速度同步,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职业院校对教师应对产业发展需求的激励机制缺失,导致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适应产业发展技术转型与升级的能力。相比较而言,企业更贴近市场,更能够应对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能够以灵敏快速的反应能力适应市场的变化,为职业院校提供应对产业技术升级以及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与课程。

(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相关政策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其中涉及产教融合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较少,现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关于产教融合的条款都是原则性条款,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定。校企双方既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也没有可依据的行动指导,即使双方自行协商,约束力也不强。缘于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使得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往往流于形式,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足够的深度,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意愿不高。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无章可循,呈现随意化、无序化及表面化倾向。此外,对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没有政策红利和专项经费支持,缺乏激励机制,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行而不是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上。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参与不可或缺,如果企业对产教融合没有足够的认识,产教融合平台则无法真正建立,也不可能持续发展。

  除了相关的法律及政策体系之外,能够支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的评价机制、绩效体系等配套制度也有待完善。知识经济时代,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基于这种背景,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中要加强完善评价机制、绩效分析等配套措施,进一步凸显现代信息技术在产教融合平台中分享各种资源的力度,以及时反映产教融合平台的功效。例如,可以利用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评价,将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以及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等作为评估的主要指标,将评价的结果作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激励依据,通过评估引导职业院校强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进程。

三、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推进路径

  为了促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更新思维,寻求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突破,加强战略研究,提高管理水平,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化配置、深化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平台作为产学交互学习与协同创新“场”的作用。

(一)树立协同意识,科学合理制定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规划

  一是结合国家政策、地方经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发挥职业院校专业优势,明确产教融合平台整体建设的方向,在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建立适合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形式多样的产教融合平台,对产教融合平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例如,将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基于职业院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和优势专业的实际,整合资源,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不同的学习阶段,搭建不同层次的实践实训平台,将学生创业训练的难度、门槛降低,实现创业训练的实操、有序、可控。

  二是提升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中,要真正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参与的广度与深度,这是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基础与保障。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积极履行参与职业教育包括办学、教学及决策体系是企业的义务。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力度也是加快职业教育现代治理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因此,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主流媒体上以通报表扬的形式塑造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根据贡献度的量化给予相应的政策红利,包括提供专项基金、税收优惠等。通过拓宽企业参与渠道推进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发挥企业在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过程、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和实习实训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形成共同育人、共同开发以及共享资源的局面。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方案》)针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足的现状提出,“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7]。

(二)理清各级各类产教融合平台,破解行业企业对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不主动的现状

  目前,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的数量众多,存在重复交叉现象,需要对现有的平台进行清理,明晰平台的职能和功效。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是职业院校的优势,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应该发挥知识传承和创新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产品生产方面的支持,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积极性,使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关系更加融洽。从优化产教融合平台内涵的角度出发,可以构建从区域、省市到国家产教融合平台的逐级体系,建成有特色、有层级的产教融合群,在寻求平台级别数量提升的同时,注重平台的内涵建设。[8]

  要破解行业企业对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不主动的难题,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发挥纽带作用,把企业、职业院校、行业组织等多元主体聚集在一起,依据行业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要求,及时发布权威人才政策、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数量和结构等资讯,高效对接行业企业人才发展需求。[9]为及时准确反映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需求、借助职业标准固化业界共性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基于产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新需求,明确资源共享的渠道、范围等,为共享服务提供法律依据;通过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多元参与评价,健全完善产教融合平台的评估制度,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采用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等方式建设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关注度。职业院校在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工作各环节的合理性意见的基础上,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质量评价和技能竞赛,让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0]同时,职业院校要基于对人才规格需求的调查,把握产业的人才需求,建立与行业企业的沟通机制,收集整理并及时反馈与行业发展相关的各种市场信息,促使职业院校成为行业信息的重要交汇点,提高职业院校对行业的敏感度,校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优化人才的培养过程。

(三)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应充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教融合平台综合实力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应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使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孵化器等载体与平台相互串联,促进创新资源在区域内有效流动与利用,促进各个创新主体构建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进行开放创新与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平台资源一般包括资金、场地、设备等硬件要素,产教融合平台设备投入应分层次、有重点支持,保证自愿共享原则、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软件要素包括人员、研究方向、交流与合作等。“物化”的技术与“人化”的技能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相关制度角度审视和考虑,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对现有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过程中的软硬要素有一个全面了解;另一方面,争取多方支持,制定鼓励平台开发建设的相关政策,优化平台建设的软环境和硬措施,改善产教融合平台基础条件。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分层次、有重点地集中力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产教融合平台专项等经费支持,集中优势资源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通过平台基础条件的改善,增强平台的服务和创新能力。[11]

  另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应加大开放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增强社会认同感。一个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平台,既能够保证学生在产教融合平台中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又能够使行业企业以此获得相应的各种资源和所需的人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应实施“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一方面,要积极完善各种资源的共享机制,实现资讯、设备、科技服务、人才等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以更好服务社会[12];另一方面,借助产教融合平台优势,开展符合产教双方利益的交流活动。比如,职业院校可以深入企业,总结提炼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一起形成合力,为职业价值观教育增添活力。通过开放交流,活跃产教双方的思想和观念,增强平台成果的转化和创新能力,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2019全国教育工作关键词——“落实”二字怎么抓?[N].人民日报,2019-01-31.

  [2]什么是平台思维[EB/OL].https://wenda.so.com/q/1459189113725378,2019-01-05.

  [3]国际视角: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怎样开展[EB/OL].http://www.caigou.com.cn/news/2016110431.shtml,2018-12-20.

  [4]王德胜,马和民.指向人生实践的课程改革:挑战、经验与实施路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5]翁伟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J].中国高等教育,2018,(17).

  [6]翁伟斌.论工业4.0时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江苏高教,2018,(5).

  [7]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2019-02-14.

  [8]王玉玺,等.地方高校科技平台建设发展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8).

  [9]苏跃增,徐剑波.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6,(23).

  [10]席东梅.筑牢职业教育发展之根基——专家解读《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4).

  [11]汤智华.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瓶颈及出路[J].成人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