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目标,在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构建中国职教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十四五”规划明确将“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列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并围绕教育结构、教育标准、教育模式等提出具体要求。《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的总体工作要求。其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即着力提升职业教育与市场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匹配度,强调牢牢把握教育质量的生命线,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关系。通过强化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首先,要突出职教类型特色,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素养。必须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对标对表新思想新理念,健全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统筹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方法,不断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积极打造产教融合高端平台,合力推进产教融合新发展。必须大力推进职业技能训练提质扩容,全面拓宽技能训练领域。必须推动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配合,以满足就业创业、技术革新和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必须稳步推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注重对接国际市场,批判地吸收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增强职教人才国际竞争力。
其次,要畅通职普融通,实现交互共济。要构建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同发展,畅通多样化成才渠道,形成更加自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具有不同潜能和禀赋的学生都能得到施展。要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促进人才资源的纵向流动。必须准确把握不同专业青年的学习和技能培养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兼顾知识普及和专业特长,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学校教材,推动职业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二、坚持面向市场,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职业教育的主要导向是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为社会培育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中高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十年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人,为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了70%以上的新增从业人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要不断创造职业教育新优势,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夯实职业教育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
首先,要发挥校企合作优势,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为企业培训和技术研发提供师资支持,持续提高服务企业技术研发能力。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加大技术、工艺等的创新力度,增添职业教育发展新动能。必须坚持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科学把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趋向,添翼赋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建设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场地,更好地满足社会化大生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坚持职业教育面向劳动力市场,提高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影响权重,形成职业教育新优势。
其次,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要求,对职业教育疏解就业困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一是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要系统掌握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现状,为企业岗位人才技能提升制定培训菜单,通过定制培训,满足企业个性化人才需要。二是开展重点人群专项培训计划。例如,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发展专业咨询,开展职业体验劳动实践活动,制定科学可行的就业创业计划。三是为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例如,为培训托育、护理、康养、家政等方面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提振其就业创业信心。通过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形成供给与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三、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破除歧视职业教育的陈旧观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人才培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配合的职教体系,是重振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坚信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纾解职业教育发展痛点,吸引更多青年理解、认同和接受职业教育,形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职教生态。
首先,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一是提高青年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在职业教育中,要增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励广大青年技术技能人才在产业升级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另外,必须充分发挥新兴媒介的中介作用,深入挖掘宣传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及技能改变人生的典型案例,提高青年对职业教育的信任度。二是着力改善职教教师对职业教育接受度不高的状态。掌握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制定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提高职教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其次,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办好职业教育。一方面,建立青年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的长效机制,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助力青年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另一方面,加强校企联动,打通资格互认通道,为提高技能工人待遇打牢基础。另外,加强媒体合作,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形象。坚持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提升青年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